首页 > 齐天传

第三卷 途漫漫 第一九五章 唐僧肉

第一九四章 三藏出 目录 第一九六章 不周山

第三卷 途漫漫 第一九五章 唐僧肉

大罗天上,通明殿中,有游奕灵官当朝来报:“启奏玉帝,观世音菩萨东土寻取经人事毕,那取经的是东土和尚,名唤陈玄奘,又得中华上国大唐皇帝赐名三藏。”

玉帝“嗯”了一声,示意游奕灵官接着说下去。

游奕灵官又报:“地上山神、土地来报,观世音菩萨东来途中,收了三人与这唐三藏做徒弟,意在保护他西去路上平安,这三人倒都是旧相识。一个是五行山下被佛祖镇压的石猴,叫做孙悟空,又一个乃是被我天庭贬下界的天蓬元帅,此际已变成了猪妖,住在福陵山云栈洞里;再一个住流沙河里,乃是年前碎了佛宝玻璃盏的卷帘大将。”

玉帝心中暗喜,面上却道:“这二个天庭弃将,竟要皈依佛门不成?”

游奕灵官又道:“听流沙河河神说,那卷帘大将,似乎曾有许多悔意,想要将功赎罪,重返天庭。”

玉帝道:“哦?他有何功劳?”

游奕灵官道:“不知为何,自东土去西天取经之人早年便有之,卷帘大将被贬这许多年里,单取经人便吃了不下上百,他只道阻了西方教法东传,这便是功劳。”

玉帝呵呵笑道:“这卷帘倒也有趣,犯下许多杀生罪过,竟自以为是功。罢了罢了,他此际也算有了约束,便不管他了。”

太白金星站出道:“恭喜陛下,这三个当年都曾作乱天庭,此际被西方收去,也是他们造化。唯我陛下既往不咎,足见宽阔胸怀。”于是众臣随声附和称赞不提。

游奕灵官又道:“除这三个外,还有西海龙王三子玉龙,曾犯大过被观音所救,此际便在蛇盘山鹰愁涧相侯,要与取经人做个脚力。”

玉帝微微颔首,道:“此事我是知道的,那取经人肉体凡胎,以龙为坐骑,不知他能不能受得住?”

游奕灵官道:“取经人离了长安,此际已行出百十里路了。”

这时,降魔大元帅李靖禀道:“近年来地上妖魔群生,比之前多了十倍不止,依我看来这唐朝的什么藏恐怕寸步难行,只怕不知被哪个妖魔便给葬了。”他这话一说,顿时有许多仙官跟着笑了几声。

玉帝咳嗽一声道:“不妥不妥,此际还未出东土,取经人若在此毙命,于我天庭面上也不好看。”

太白金星道:“陛下所言极是,依臣看来,倒不若趁此机会整饬下界,方显我道教大度。”

玉帝点头道:“正是!太白金星接旨!”

太白金星诧异,心道降魔除妖也是李靖的事,与我何干?但也只得上前接旨,玉帝道:“即令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并四值功曹交由观音菩萨,只道我天庭唯盼取经事成,教以上人等为唐朝僧人护法。”

天庭群臣听了这个旨意心中皆惊,这人情送的也太大了,看玉帝倒不似道教中人,如同为佛教保驾一般。

太白金星自知其他仙官心中想法,他自己心中也有几分诧异,但玉帝旨意既然落下,自己不得不接。于是领旨谢恩道:“臣接旨。”

此时张道陵站出道:“陛下,如此岂不为取经大添助力,还请陛下三思。”

玉帝呵呵笑道:“张天师,非如此不能教西天领我诚意,况且六丁六甲一众人等只为暂借而已,为长远计,今后还有许多坎坷等着呢。”

张道陵见玉帝心中自有盘算,也只好诺诺退下。

玉帝又道:“太白金星,你这便去护着取经僧人,见他有难便助他一助,以免天庭所御之地妖魔太盛,落人口舌。”

太白金星答应一声,便下界去了。

玉帝又道:“降魔大元帅李靖接旨,着你率麾下天兵天将,自长安城向西扫剿,降妖除魔,趟一条清静道路出来。”李靖道:“臣谨遵圣旨!”

玉帝又道:“切记,只到西牛贺洲为止,便不再管它。”

李靖明了玉帝心意,道:“臣领会了。”

天庭众臣子听玉帝安排妥当,将取经的和尚护得无比周全,个个面露迷惘之色。玉帝道:“自长安至西天灵山,只怕不下十万里远,前路漫漫,难保有什么不测,我着道教神仙护住这和尚,护得了一时,却护不了他一世。出了南赡部洲,再有什么妖魔作乱,可不干我道门的事了。”

玉帝解释了一番,众臣有的安下心来,有的却觉玉帝此举未免太过低声下气,非是万天之主所为,却也闭口不言。

却说观音菩萨在东土大功告成,便回到西天与佛祖交差。

大雄宝殿之上,观音与如来行礼,将东行一切说个梗概,如来听那取经的便是金蝉子转世,又有齐天大圣保他,心中欢喜。

观音又道:“除这二人外,天庭被贬的天蓬元帅、卷帘大将二人辅佐,又有西海龙王玉龙三太子,亦为蒙罪之身,愿投我门。”

如来道:“天蓬元帅?哦,亦无妨,我只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舟楫,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疴六趣。凡存向佛之心者,任他是谁,一概不究前事。”

观音听如来语意中,似是除了天蓬之外,卷帘大将与西海龙王三太子却都认识,于是道:“我佛慈悲,实乃众生幸事。”观音又将卷帘大将与小玉龙身世讲了一遍。

佛祖含笑道:“卷帘我自知道,他于蟠桃会上,不慎跌了玻璃盏,又居于流沙河作恶,自东向西取经的僧人,也被他吃了许多。他因我而获罪,我又岂能怪他?西海玉龙,火烧了玉帝所赐明珠,此罪倒是可大可小,也教他将功赎罪,甚好。”

菩萨听如来并无责怪之意,心中才安。

只听如来问道:“那几个箍,可用了?”

菩萨道:“这四人皆甘心情愿向佛,并未使上那几样宝贝。”

如来笑道:“人心善变,若有不服管的,还须有个约束才好。”

观音道:“弟子谨记。”

如来又道:“这几个箍甚是难得,莫要费在庸人身上。”

观音又称是,心里却留意起来,如来都道难得之物,必是厉害之极的法宝,难得他如此信任自己,竟给了自己三个。

如来又道:“金蝉子转世,肉体凡胎,西行路上不易,今将十八护教伽蓝调拨于你,万要护住他周全。”

观音道:“世人眼中,他不过一个寻常僧人而已,如此兴师动众,会不会太过惹人眼目?”

如来呵呵笑道:“寻常僧人?便连你也这样看!你可知道,我那二徒金蝉子,生就佛子身躯心肠,十世转生,未沾荤腥,胎中素身,始终向佛。更兼十世为善,元阳不破,现时的他已是具转轮圣王之二德在身,岂容轻慢?”

菩萨听了一惊,传闻中佛教转轮圣王有七宝四德,沙门弟子若能具此七宝四德,便为转轮圣王。不过这几样极难修行,寻常菩萨便修得一德已是不易了。不料这金蝉子仅转世十次,便身具二德在身。

于是观音问道:“还请佛祖赐教,唐三藏练成的是哪两样?”

如来平日里极吝言辞,今日似乎心情颇佳吗,于是娓娓道来:“转轮圣王四德,一为富德,有珍宝田宅,奴婢珠玉,象马众多。天下之人,无有能及,此为第一德。二为容德。转轮圣王容颜端正,俊美无比,坐立顾盼,见者动容。天下之人,无有能及,是为第二德。三为法德,转轮圣王神通广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手能造十全世界。天下之人,无有能及。此为第三德。四为寿德,转轮圣王无病无疾,长生不老,与天地隐然同生共死。天下之人,无有能及。是为第四德。”

“唐三藏修成的,便是容德与寿德。容德还则罢了,这寿德可着实令人眼馋。”

观音恭敬道:“还请佛祖细解。”

如来道:“今日也无旁人,我便说上一说。”他这般说,自然此事关系重要,于是阶下罗汉比丘、尊者圣僧、伽蓝门徒个个肃静恭听。

如来道:“寻常仙人长生,只炼自体,一旦身殒,便成尸骸飞灰,毫无用处。这唐三藏一身皮囊,聚先天灵气,得他一块肉吃,即便凡夫俗子,亦可长生不老,胜过王母园中蟠桃,你说这寿德如何?”

阶下众人闻之皆惊,他们对如来之语向来如奉圭臬,这样说来,得了唐三藏一块肉吃,还愁什么三灾之厄,岁月之灾。这消息若传到天地间,唐三藏顿时便成了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可是天地间的至宝,对那些埋头苦修的仙人妖兽来说,哪个能不为之动容。

阿傩奉承道:“简直一个活蟠桃在地上行走,若被那些妖精知道,还不活撕了他。”

如来笑道:“生得不易,吃起来却也麻烦。要吃唐三藏,先要寻个良辰美日,待他心安体稳时慢慢吃下,才有妙趣。”

众人听了,无不称赞佛祖见闻广博。

观音听了心中大为震惊,不过她稍稍一想,便明白了如来之意。

如来自道此事重要,却并未提醒不可外传,他既然当着无数人的面说出这个隐秘,其心昭然若揭,那便是要将此事传遍天下!而他这样做,到底是何目的呢?

观音面不改色,道:“弟子已知佛祖心意,若佛祖放心不下,我可教小徒惠岸暗中保护,应稳妥许多。”

如来摆摆手道:“罢了罢了,便如此吧,有命到得西天,便是他造化!到不得此处,又岂能怪天地无情?”

第一九四章 三藏出 目录 第一九六章 不周山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