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第253章 太阳

第252章 诠释 目录 第254章 密泄

第253章 太阳

沙漠傍晚仅有几分钟,随后,天地陷入漆黑。绿洲外灌木、胡杨之类树木组成十数公里防护林被黑暗吞噬。一片黑暗中央,是座灯火通明的城市,艾丽斯城。艾丽斯城是座特殊城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城市面积1385平方公里,人口36万。但城市居民却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甚至城市都不曾出现在共和中国地图上。市名却由总理亲自命名。

艾丽斯市民不需要担心失业,保持零失业率同时,平均收入远高于中国其它城市,而且,城市向所有居民提供免费医疗、食物,交通工具。最特殊之处是,非常安全。冬天沙漠之中寒意逼人,城市外隔离铁丝网围墙上一行电灯闪烁,一跟望不到头。入夜后,巡逻队武装巡逻频繁,数道铁丝网围墙警戒塔上,警卫不时转动探照灯,探查防护林隔离带。

铁丝网内城区,荷枪实弹的哨兵夜以继日在工作区研究所里流动放哨。两人一组沿一条非常复杂的路线巡视研究所。尽管已深夜十点,工作区研究所楼宇仍然亮着灯,白天,除去武装警卫,工作区域很少见到行人。深夜更是冷冷清清,明亮灯光透过窗户和路灯一道将柏油路映的宛如白昼,偶尔有执勤警卫走过,别无他人。

两年来,理论部的理论研究陷于停顿,失败痛苦萦绕在研究人员心间。

“有门,我知道应该怎么办了。”清寂的办公室内突然传出异常兴奋的叫喊,所有人目光都被一个年轻人吸引。

“怎么办?快说。”理论研究所负责人李觉先紧张地抓住邓稼先。邓稼先是西大原子物理学院一名在校生,在此担任助理。

核聚变炸弹研制并不是一帆风顺,尽管总理早在29年1月就下达研制“聚变炸弹”的任务,甚至将其命名为“氢弹”,但却有一些物理学家反对。整个基地都在讨论地球毁灭问题。尽管绝大部分物理学家认为这种危险不存在,氢弹爆炸不会引起地球链式反应,但平息争论却需理论上的支持,毕竟谁都无法承受判断失误的损失。

理论部所有人不分昼夜的计算、思考,用数月证实热核炸弹引起的反应不可能冲进地球轻元素,这是违反自然基本规律的。在取得成果后,理论研究所便致力于超级聚变炸弹的基础理论研究,但却举步维艰。

“原先理论认为,要用许多炸药来引起热核反应。原理说得通,但难以制造。如果不用大量炸药,改用别的方法压缩热核材料,很有可能成功。”邓嫁先激动的汇报。

李觉先拍拍邓嫁先的肩膀,“抓紧时间上机计算,以数据说话。”无论如何,总是条新的思路。上机模拟计算必不可少,X基地有中国最先进的大型电子计算机。

理论研究所月前,刚刚完成银河3计算机的安装,每秒钟可运算一亿次,使得繁杂计算轻松无比,电子计算机淘汰了初期的电动计算机。

李觉先表情淡然,邓稼先却信心十足,“好,我现在就去计算机部。”

“不知道结果什么时候出来?”已经凌晨4点25分,银河3已经进行了五小时计算,但仍然没有消息。

“你觉得氢弹威力有多大?”于化鹏问老同学邓稼先。同届考入原子物理学院的1465名同学,只有123人进入艾丽丝城。没来城市参与工程前,于化鹏很难想象中国已经拥有可以毁灭一座城市的武器。

“当前,原子弹最大当量4.2万吨,氢弹按照计算可达100万吨当量。”邓稼先回答。被命名为“宝贝”的氢弹威力竟然比原子弹大24倍。

“100万吨,可以把西北、上海那样的大城市夷为平地。毁灭是原子物理的本意吗?”

“研制超级炸弹,是为了防止外国人把同样的炸弹投在我们头上。”

“但,如果我们把原子弹或者氢弹投到别人头上呢?”同学的话让焦急等待结果的邓稼先无言以对,联想起一些老师提案遭到拒绝而退出氢弹研制。

“共和27年至28年初,主要担心英国、美国或德国率先制成原子弹。29年,中国再也不需要担心别人拿原子弹威胁中国了,我们唯一担心的却是中国政府可能用原子弹毁灭别的国家。”参加工程的专家曾以联名信方式,试图说服国务院将原子弹作为防御手段,信起到作用,战争爆发已经三年,原子弹仍然未接受实战检验。

但过去三年,专家发现,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军方要求机构和参与工程的公司尽量缩小原子弹,满足军事需求。军方一直磨刀霍霍准备使用原子弹。携带原子弹的潜艇、远程轰炸机、弹道导弹,军方都已先后列装。

科学家甚至建议将原子弹投掷在沙漠或荒岛上作威力演示,并邀请其它国家代表参观,并向全世界宣布,已拥有威力强大的原子武器,迫使各国同意建立有效的国际监督,杜绝原子武器使用,造成核灾难。但军方显然不以为然,在沙漠上投掷原子弹远不如毁灭一座城市让人印象深刻,防御性武器梦想化成泡影,发明原子弹的学者无权支配创造成果。

“稼先,计算结果出来了,你是正确的。”一人冲出来,手中舞动一张纸,大声喊叫。从他手中接过计算结果,确信无误后,身高一米八的邓稼先像个孩子,蹦蹦跳跳嘴里一个劲地念叨,“太好了,太好了!”还意犹未尽的从兜里掏出一叠钞票使劲甩动,“走,上饭馆,我请客。喝黄酒吃螃蟹,一醉方休。”

大西北刺骨的寒风卷起纷纷扬扬的雪粒,啪啪地打在玻璃窗上。艾丽丝城“市政厅”会议室,却温暖如春,包括军方代表在内各研究所专家会聚一堂。

“市长”张镇国静静坐在角落。

“理论部不久前提出设想,使氢弹设计有新的突破,但还有不少难点尚未解决。‘加强型’方案和新方案各有千秋,也都存在问题,应集中力量于哪个方案?请大家畅所欲言。”身材高大的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邓嫁先,以浓重的安徽口音说。

“我先介绍新原理设想。”邓稼先以数据、图表说明新方案原理、计算结果。

于化鹏介绍新方案的物理基础,实现的可能性和途径,及困难。滔滔不绝发言时,汗水直冒,干脆脱下毛衣,只穿一件衬衫,边说边写,大黑板上满是草图、数据、公式。他的推断非常清晰,分析有条不紊。

会议结束后,理论研究所便将氢弹技术参数算出,从总体上勾画出结构、性能。根据理论研究所提供的数据,设计部绘出氢弹零部件图纸,送交第一、第二生产部加工制造。实验部则对氢弹部件进行检验。与此同时,协作公司开始按照要求,将特殊物资、元件,电子仪器、专用设备,源源不断运到生产制造厂,保证氢弹研制需要,一切按部就班。

理论设计日臻完善,为实验部氢弹爆炸冷热试验创造条件。

“冷”试验俗称“打炮”是在核工厂专用野外爆轰场进行。试验人员在野外挖坑、安装、接线、起爆、测定,随后填坑、清扫,将“冷”试验结果反馈到理论部、设计部,为热核试验提供数据。为更进一步测试热核材料聚变当量数据,掌握热核聚变规律。共和32年11月5日试验人员在戈壁滩国家核试验场成功进行热核材料核试验。

冬天的戈壁滩,像狰狞的野兽。一千多年前古人就已描述过“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砂石翻滚,倔犟骆驼刺被迫匍匐于地的现象。然而,九院试验队伍顶风进驻戈壁,茫茫戈壁到处是一排排帐篷、汽车、堆起的器材和物资。

戈壁深处,一座一百余米高的铁塔威武雄壮的矗立,塔顶上的装置就是进行原理试验的装置。

围绕铁塔是许多地堡式现场测试工号,各种记录仪器和电子设备安装其内。密如蛛网的导线与塔上装置探头相连。爆炸瞬间即逝,现场测试必须抓住瞬间,收集到数据,记录下参数,才能保证试验成功。

12月28日零时,离铁塔20公里掩体内,经过六次失败试验,理论部参试人员透过墨镜,终于看到充满希望之光的闪光和冉冉上升的蘑菇云。爆炸成功,可确切结果还等待测量数据。实验部专家全神贯注速报计算。几小时,结果清楚表明,目标达到。氢弹原理试验达到预期目的的消息传到艾丽丝城。

“我们相信,如果中国制造氢弹,未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威信将会受到损害。新武器破坏能力无限,对人类极端危险。中国有必要遵循道义的基本原则,不能成为毁灭性武器发起者。”看完由费米等数十名科学家寄来的联名倡议书,司马无奈地摇摇头。

“他们准备退出委员会?”

“是的,总理,他们在艾丽丝城委员会,发动抵制宝贝研制。如果不是因未得到十名委员同意,恐怕会以委员会名义提交倡议书。”

提到那些科学家,张镇国忍不住头痛,既不可能命令,更不可能关禁闭,几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呼吁停止氢弹研制,如果不是有大量“和平利用原子能”研究约束,他们可能会干扰氢弹研制。艾丽丝城委员会19名委员中7名委员获知氢弹原理试验成功。氢弹试验已经提上议程,再次发出倡议,甚至得到三百名科学家签名,费米等人已经决定退出。

“科学家不是政治家,只看到氢弹毁灭性,却没有看到氢弹毁灭性会带来持久和平,建在核恐怖之上的和平。”历史上美国也曾碰到同样问题。慢慢的科学家会意识到,核武器意味毁灭,但也能带来持久和平。

“我会回信说服他们,但是‘宝贝’不能停止,反而要加快,因为……”话说一半,司马意识到现在说并不合适。

“时间紧迫啊!”

共和33年1月13日,数千名科学家、工程师、机械师、陆军官兵乘坐火车或飞机抵达戈壁滩试验场。试验场上,铁塔耸立,不亚于埃菲尔铁塔。共和33年1月27日凌晨,重38吨,与卡车相近的圆柱体被卷扬机均速升至180米铁塔顶,安全军官进行最后一次工作人员点名,带领所有人离开试验场。仅留一个专家小组留在实验地75公里处。

试验场内专家小组在天亮前将炸弹机构调至待爆状态,75公里外掩体内,所有人都注视实验场。尽管掩体具备三防功能,但身居其中,众人仍然小心翼翼的戴好墨镜,脸上涂抹防护霜。此时,掩体内播放的欢快歌曲时而被打断,报告准备工作进展情况。

“我还是倾向于在海上进行试验。”邓稼先提议,在海上试验更安全。根据计算机计算,“宝贝”当量大约在300万吨,300万吨当量是什么概念?爆炸专家计算过安全半径,考虑到爆炸扬尘,至少需要300公里的安全距离。

“你知道国防部不会同意,太平洋正在打仗,万一……”此时,音乐中断,进入倒计时,掩体外的人纷纷进入掩体。厚达数米的三防掩体立即关闭。

“……3、2、1,起爆。”耀眼的闪光持续70秒,尽管有云浓掩蔽,但数百公里外仍能看到闪光。接下来火球烈焰笼罩天地、经久不息。最后,巨大的、灰黑色蘑菇云腾空而起,顶端直达同温层,高度数十公里。爆炸发生时,两架特殊改装的穿云取样轰炸机机舱里的试验人员尽管远离爆心20公里以上,仍被强烈闪光,巨大火球强烈震撼。

下意识,飞机员意识到应当飞离更远,否则将大难临头。飞行员甚至来不及考虑脱离现场是否符合纪律。驾驶飞机朝爆心反方向全速飞离。此时一团球状烟云升到飞机旁,机尾舱口排出的遮光浓烟雾没有起到保护作用。热浪涌进机舱,人像进入热锅,毛发、指甲纷纷脱落,热浪划破人们的脸和双手。除了光辐射,还有强烈冲击波,导致所有仪表设备指针来回跳动。

……

大洋彼岸的美国西海岸,正值傍晚,林德尔·休斯不慌不心顺着一条羊肠小道穿过加利福尼亚大学公园,朝哈维尔林德馆走去。哈维尔林德馆地下室,装着一台世界上最灵敏的地震仪。装设地震仪的小房间里仅有一只红色灯泡照明。交接班后,林德尔·休斯一个人留在房间,陪伴着他的是一个滴答作响的时钟和一台记录机,记录机以只有一毫米的光线,在感光胶片上记录下微小颤动。

眼睛适应黑暗后,林德尔·休斯注意到记录机光点十分不稳定,林德尔·休斯清楚是地层不断震动引起的,振动是太平洋波涛冲击大陆造成的微地震。林德尔·休斯把铅笔靠在仪器侧壁上,并用手支着它,使笔尖靠近光点,光点好像不动了,“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话音刚落,光点跳动骤然加快,也没有任何规律。

“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下意识,林德尔·休斯以为什么地区发生地震。同一时间,全世界所有地震测试仪都监测到中国新疆沙漠地区发生地震。

“爆炸当量约375万吨,试验成功,首先肯定所谓只有在太阳上才能发生的过程,在地面上也能实现。现在,那玩意还是个怪物,还不可能带上飞机,不能满足从军事需要。是一枚湿式炸弹,现在已经着手设计实用型炸弹。用锂同位素代替的氚,就可以不用冷藏装置……”

“加快速度,30吨是空军底线。威力可以适当降低,但一定要实现实用化……”相比众人兴奋,司马显然要冷静许多,毕竟早知道氢弹威力。一枚或几枚可供飞机携带的氢弹,足以改变历史进程。

第252章 诠释 目录 第254章 密泄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