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第218章 坏消息

第217章 自由的时机 目录 第219章 人民军的D日

第218章 坏消息

“怀疑我们的政策吗?我们只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决心,摧毁希特勒和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没有人能动摇它,没有人。与纳粹作战的任何个人、国家,我们都要支持。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任何个人、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俄国人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美国的危难。”罗斯福。

1941年8月27日凌晨,雷雨笼罩城市。阿瑟·康普顿坐在出租汽车上,脑中梳理将要在会上的发言。阿瑟·康普顿应邀出席总统炼铀委员会召开的秘密会议,委员会邀请全国各地工程师研讨,目的是要通过具体从事工作的人员了解,能否在战争期间,大约四五年内,生产足够制造原子弹或发电站的铀。

劳伦斯博士信中要求康普顿带来制造巨型电磁铁的可行性报告。两人是老朋友,康普顿给这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回旋加速器提供了许多特制设备。阿瑟·康普顿的工作处于商业和科学之间,性质是商业利用科学,他常常说自己是个谋利者,然而他有一定的科学地位,因为他早年在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院工作。康普顿知道巨型电磁铁是做什么用的。

一直以来,阿瑟·康普顿对为军用目的生产铀看法明确。核武器不但可能,而且,康普顿认为中国人早已进行了,甚至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拥有世界上唯一一所原子物理学院,云集全世界最优秀的原子物理学家。十几年来,还控制着世界上最大的铀矿,每年有数百吨高品位铀矿运回中国。康普顿认为,中国敢向英美国宣战,是个可怕的证明。

康普顿从广播中得知中国向美国宣战的消息,就断定中国人至少在原子武器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康普顿甚至认为,战争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U-235裂变问题上的竞争,其它潜艇沉没、陆上战役,空中格斗,纯属无谓流血。和大摊牌相比,不过是无用的老一套的虚张声势。现在,阿瑟·康普顿认为,在跑道上,美国还有一个竞争者:德国。

希特勒冲进法国,装甲部队将整个法国夷平,将英国逼的据海而守。如果德国人在可控连锁反应上取得成功,希特勒有了铀炸弹,或者一两年可以拥有,战争就成定局,德国人将拥有世界。德国人的威廉皇帝研究院正在进行核武器的探索。情报显示,征服挪威后,德国制造了大量重水,重水唯一用途就是在铀裂变过程中为中子减速。

相比中德,美国无疑落后了。美国即没有云集世界各国物理学精英的原子物理学院,也没有世界上最大的重水厂,只有一群从欧洲逃到美国的物理学家。美国储存的铀一共不到四十磅,更不用说十分稀少的能爆炸的同位素235。尽管炼铀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科学家们极力争取,政府竟然在这个关乎国家存亡的项目上,投资不到十万美金。

康普顿估计,中国为实现梦想中的“亚洲独立”,德国人为日耳曼大帝国,一定在核武器上投入无法想象的巨额资金,或许已经花费了十数亿美元。炼铀委员会在一间单调的研究室里开会,尽管窗户开着,外面雷电不断,房间里还是闷热无比,而且烟雾腾腾。一块蒙着灰尘的小黑板上还留有粉笔写的方程式。

桌子周围所有人,康普顿都认识,除了两个穿军服的客人:一个陆军上校和一个海军上校。科学家只穿衬衫,解掉领带,卷起袖子。仍旧是国家标准局局长利曼·布里格斯当主席,这使康普顿更为泄气。布里格斯是标准的联邦官员,在他眼里,一千美元就是可观开支。他还穿着外衣,系着领带。劳伦斯博士冲康普顿友好地挥挥手。

然后向两位军人介绍康普顿。

“这位是康普顿博士,丹佛电气公司董事长。这位是托马斯上校,这位是凯勒赫上校。”康普顿分发了油印文件,然后高声颂读,却时常被隆隆的雷声打断。

与会诸人侧耳倾听,会议室中只有凯勒赫上校,一个双颊肥胖的秃头,连续不断地抽烟,萎靡不振地瞪着前面,不时把手伸进镶金线蓝制服里,在胸口搔痒。

陆军上校是个带书生气的小个子,不时咳嗽,不断从一只小纸盒里拿药片吃,在康普顿发的文件边上写速记注解。康普顿正在答复劳伦斯信中的问题:能不能制造巨型电磁铁?如果能,大约需要多少钱多少时间?劳伦斯总能用简单方法和特殊手段说服别人,所以有的科学家喜欢他,有的科学家恨他。

可以把铀的一条电离子流在磁场中进行分离,产生铀235,这种方法康普顿对维克多·亨利提过。已经有一种实验工具光谱仪可以做到。劳伦斯想制造巨型光谱仪,取得足够数量的铀235供军用。巨型光谱仪制作需要巨型电磁铁,使其保持稳定的磁场,电压细微变化,就会抹掉U235和U238之间离子流的极微小差别,这是关键所在。

康普顿说出交付第一台电磁铁的可能日期,及造价大致范围,委员会成员面面相觑。

“当然,材料供应要求绝对优先权。”康普顿提醒与会众人,说完便坐下了。劳伦斯从眼镜后面冲他微笑。

“好吧,还算有希望。”利曼·布里格斯摸摸领带。

“当然,价钱纯粹属于幻想范围,根本不现实。”海军上校插嘴。

“康普顿博士,有个问题,通用电气公司来人,西屋电气公司递来报告,设想时间要两倍多,价钱不止两倍,而且还把使用性能大大降低了。”阿瑟·康普顿耸耸肩,“有可能。”

“为什么我们要相信你而不相信他们呢?”托马斯上校哑着嗓子说,随手从小盒里取一片药片。

康普顿清清嗓子,“上校,电磁铁是个比较狭窄的专业,我则是这方面权威。我曾在西屋公司工作过,很明显,西屋公司和通用公司并不专业。德国人走在我们前头,我到过德国,了解过德国的电磁技术,进口过德国的镍合金线。尽管我没去过中国,但相信中国已远远超过我们,包括德国人,或许他们的原子武器很快就会进行试验。”

阿瑟·康普顿提到德国,桌子周围的人悻悻不已。当提到中国远远超过各国时,人们脸色一下变得难看起来,毕竟中国是美国的敌人。刚止住咳嗽的托马斯上校,气急败坏的提出问题:“德国人和中国人都走在美国前头了吗?具体在哪方面,先生?”

“任何方面,说明白一点,就是制造这种炸弹方面。”康普顿抽了口烟斗。

“从德国人最近表现的自信看来,前景并不乐观。至于中国,从37年起,中国科学杂志上,就再也看不到原子核物理学术报告,曾活跃于世界学术界的大量中国科学家消失在公众视线中,足以证明,中国人早在37年,就展开了原子炸弹的研制。我个人相信,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而我们……只是在这里空谈。”

“我同意,为什么我们不干起来?委员会只会空谈。”凯勒赫坐直身子,紧皱眉头,“我不是科学家,我不敢说我对这种未来武器十分相信,但是如果他们在干,我们就得赶快。直接到总统那里,要钱要命令,我保证海军会支持委员会。”

布里格斯吓的举起一只瘦手,“上校,总统有更紧迫的事,都需要钱、需要做。”

“我不用意。”托马斯摇摇头,“有什么比可能落在美国头上的炸弹更紧迫?”

托马斯声音刚落,布里格斯立即反驳,“上校,一切不过是理论,要达到实用,尚需时日。”

凯勒赫上校手拍桌子,“瞧,让我提个真正有点傻的问题,康普顿谈论的是什么?是传布理论,还是制造光谱仪?也许我该明白,然而我没有明白。”

“是制造光谱仪。”劳伦斯平静的回答。

“很好,为什么不努力干呢?你得过诺贝尔奖金,为什么不送一个清楚明白的备忘录给总统,让他了解?为什么还要在细枝末节上绕来绕去?”

“因为如果设想错误,就可能白费好几年工夫。”另一个科学家解释。

无法控制情绪的康普顿忍不住了,“难道要在竞赛中输给德国人、中国人,等他们把原子炸弹扔到我们头上。”

布里格斯最终还是点点头,“好吧,如同总统所说,事情不能准备一半就动手去干,这是肯定的,无论如何……”布里格斯把视线转向康普顿,“我不认为我们还要耽搁你的时间,你的报告十分有用,非常感谢。”

康普顿收起文件,“不知道是否还用得着我,或者我先回丹佛?”

“弗莱德,别那么匆忙。”

“好,我就在史蒂芬斯旅馆。”

康普顿在旅馆房间呆了一上午,收音机里全是中国人在东南亚、太平洋进攻的新闻,大雨夹杂电闪雷鸣,康普顿越来越忧郁。很长时间午饭前不喝酒了,今天却要了瓶苏格兰威士忌,劳伦斯兴冲冲找到他时,他已喝了三分之一。

“弗莱德,今早你大出风头。没想到委员会叫来咖啡和夹肉面包,继续开会。事情有转机,你有时间吗?”

“我就在这坐着,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广播世界末日。”

劳伦斯笑了,“不会有末日,我们会在U235方面击败中国人和德国人,他们的工业基础差远了。中国经济总量虽与美国相近,但重工业远逊美国,不是吗?委员会当然得改变方法,手续麻烦的难以置信,事务性工作真让人受不了。为保密,一次只能邀请一方面人商谈,把大家整天拖着,我们需要一个懂行的人进行事务工作,并作为工业界联系人,马上就需要。”

劳伦斯停顿下来,望着康普顿,“我们正好谈起你。”

“我?不行,谢谢。”

“弗莱德,你是个工程师,懂业务,对理论掌握也很充分,这种人才不多。不幸的是,世界上没有更重要的职位了,你明白的。”

“可是天哪,要我给谁工作?向谁汇报?上帝保佑,不是国家标准局吧!”

“为保密起见,你就作为海军顾问。弗莱德?干不干?”

顿了一会儿,康普顿问:“在哪里任职?”

“华盛顿。”康普顿沉默良久。

劳伦斯问:“到华盛顿有困难?”

“不,可要把电磁铁制造出来。”

“假定建议得到批准,拨下钱也要一年后。工作不等人,怎么样?”康普顿得到博士学位后转向了工业。劳伦斯比他年轻,更有才华,这样一个人鼓励他担任一项重要任务,他无法推却,犹豫片刻,康普顿选择接受。

瓢泼大雨洒在宾夕法尼亚大道上,大道街口,一处简易检查站两个方向都挤满车龙,尽管战火没有燃烧到美国本土,但战争阴霾却一直笼罩美国,即便华盛顿,也未能幸免。一周前,西岸800海里处巡逻的两艘美国驱逐舰遭遇日本舰队,两艘老旧驱逐舰被日本航母舰队击沉前,仍发回警报,印证了报纸上本土将遭到日军登陆的可怕预言。

数月间,美国陆军和数百万工人在西海岸构建了完备的防御工事,数千门上次大战的火炮、机枪被加固到太平洋防线。坚固的防线、数千架飞机、近百万军队,让罗斯福有充足底气向美国民众宣称,绝不会让日本兵或中国兵登陆美国本土,但在近海发现日军舰队的消息仍然引发了恐慌,连华盛顿街头都不顾司法部长的反对进驻了坦克。

白宫前拉斐特广场上,几辆绿色谢尔曼坦克和士兵,提醒人们,美国正处于战争状态。130年来,美国第一次面对外来入侵。白宫草坪和玫瑰园已不见往日炫丽和整洁,直对总统椭圆形办公室的玫瑰园内,一门3英寸高射炮直指天空,环形沙包工事下压着玫瑰残枝。炮尾处几名身穿雨衣的陆军士兵时而把视线投向亮灯的总统办公室。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我们确信,中国已经拥有威力强大的原子弹。”格罗夫斯将军沉重的汇报。

“你确信?”罗斯福反问,语气显得疲倦。曾经精力十足的总统,头发灰白、满面疲惫。

“这是个错误。”总统疲惫的声音,让格罗夫斯想起,两月前,总统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谁也不知道总统说的错误指什么,但格里夫斯猜测,或许与中国有关。

与中国战争,从始至终都是一场错误。几个月来,这个观点在美国广为流传,不是为中国开脱,而是事实。用美国历史、美洲历史阐述这一错误。

“在这次交战中,我们所面对的敌人是试图颠倒人类一切道德准则的敌人。中国和亚洲联盟军队会竭尽全力,将亚洲仍然遭受殖民主义者奴役的无辜民族从奴役中解救出来,我们将为我们和亚洲民族的自由而战,我们会走出危险,给亚洲带来持久和平与自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被一部分人所误解,但最终我们将被整个世界所理解。”

新年伊始,中国总理广播演讲表明,中国人对世界从来没有任何诉求,唯一需要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亚洲,如此而已。这不正是美国倡导的,美国人民所尊重的价值观吗?迷茫迷惑之际,人们会思考,翻开旧报纸,找不到中国入侵主权国家的罪证,印度支那是法国殖民地、马来亚、缅甸是英国殖民地,即便菲律宾,美国傀儡奎松,也同样背叛美国。

“但凡是人,就有追求自由与美好生活的权力。殖民统治者的残暴无法改变遭受奴役民族对于自由的渴望。”中国为6亿亚洲民族解放与自由同美英战斗,美英之所以卷入战争,只是维持其在亚洲殖民地利益而已,数以万计美国青年为殖民统治付出生命。值得庆幸,观点尽管在美国民间流传,但影响不大,毕竟中美处于战争状态。

中国人停止进攻,让大多数美国人松了口气,中国人信守诺言,只把战争限于亚洲。但日本向美国宣战,日本已经占领除瓦胡岛之外的全部夏威夷岛屿,甚至向阿拉斯拉发起进攻,占领多座岛屿。

“只是推测,对吗?”沉默良久,罗斯福轻轻询问负责曼哈顿计划的格罗夫斯将军。1941年12月6日,美国正式启动原子炸弹研制计划,为抢先中德制造出原子弹,该工程集中西方国家所有最优秀核物理学家。今年年初,美国科学家对原子弹机制、努力方向,甚至费用、时间有了大致构想。但核研究庞大工程超过科学研究机构能力。

美国经济已转向战争,没有一家工业公司能在短期内完成核生产设施建设。只有军队以最高优先权,才能在战争结束前生产出核原料。一月前,范尼瓦尔·布什在给总统报告中,强调原子弹的光明前景。提出把全部研制和生产管理移交军队。3月17日,范尼瓦尔·布什准备了一份将核计划全部交给军队管理的详细报告,罗斯福立即批准报告。

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支持下,美国军方按照原子能委员会建议,开始建设4种不同种类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和研制、生产基地。军队把计划命名为“代用材料发展实验室”,由美国军事工程部马歇尔上校负责全部行动。由于马歇尔上校循规蹈矩,与科学顾问合不来,使研究计划优先权升级和气体分离工厂地址选择拖延两个月。

两天前,政府战时办公室和军队高层领导决定,由修建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的格罗夫斯上校接替马歇尔上校。格罗夫斯赴任前,被提升为准将。今天是格罗夫斯上任第二天,也第二次来白宫,却带来不好的消息。

“不只是推测,总统阁下,你看这个。”格罗夫斯从文件夹中取出几份中文报纸。

“共和28年也就是1939年12月24日,中国新疆发生弹药仓库爆炸,没有人员伤亡。总统先生,再看,1940年7月15日、1941年3月2日、9月18日、10月15日、11月23日,新疆、甘肃先后发生多次大型弹药仓库爆炸,每次都无人员伤亡,其间有化学武器。除去时间,每次,中国国防部官员和地方驻军司令部发言惊人相似,过期军火导致爆炸。”

这是情报协调局分析人员从无数份中国报纸中发现的异常事件,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之间必定有联系,但什么联系却一直困扰着情报人员,没合理解释。

“总统先生,中国到底有多少大型弹药仓库?为什么如此巧合,每次爆炸原因都相同?最可疑的是,根据中国军队问责制度,却没有任何军官为爆炸负责。”

格罗夫斯将报纸摊在总统面前,提出一连串反问。同样反问,今天上午情报分析员也曾在格罗夫斯面前表演过。

“1921年至1939年,整整18年,中国国防军只发生过一次弹药仓库意外爆炸事件,造成6名官兵死亡,42人受伤,多名军官被迫辞职。而1939年后,尤其中国向美国宣战后,中国军火库接二连三不断爆炸,无人死亡,中国军官也无人负责。”

格罗夫斯的报告,让罗斯福也颇觉其中有古怪,即便排除原子弹,也能让人感觉非比寻常。

“那么,格罗夫斯准将,你觉得爆炸有什么古怪?”

“原子炸弹,我曾咨询过科学家,原子炸弹威力等同数千吨炸弹,可以合理解释军火库频频爆炸事件。”

“你认为中国人已经生产出原子炸弹,只不过它很危险?”显然罗斯福误解了格罗夫斯的意思。

“总统先生,中国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威力巨大的原子炸弹。这不是储存时的意外,而是在进行试验。宣战后,多次爆炸,是中国军方正常武器试验。”罗斯福赞同格罗夫斯的分析,但不愿意相信,或许格罗夫斯正确,如果中国没有掌握必胜武器,以中国稍逊美国的工业力量,绝不会冒两败俱伤的风险向美国宣战,原子炸弹是中国人的依持。

“如果中国真掌握核武器,为什么不在战争中使用,轻松夺取胜利呢?”

“他们应该在等这个。”格罗夫斯从文件夹中取出一张照片放到总统面前。

紧盯照片,罗斯福眉头紧皱,斩钉截铁命令格罗夫斯,“格罗夫斯将军,从现在开始曼哈顿计划获得最高优先权。过去是为抢在中德之前获得核武器,现在,我们要在他们炸平我们之前,掌握这种武器。”

罗斯福终于下定决心时,椭圆形办公室外走廊上出现了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几名将军,白宫工作人员看到他们阴郁的表情,敏感意识到,又有坏消息了,而且是非常糟糕的坏消息。

第217章 自由的时机 目录 第219章 人民军的D日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