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第197章 唯利之族

第196章 民族与王公 目录 第198章 朋友或敌人

第197章 唯利之族

清晨,一辆黑色宝马牌轿车悄然在大街上行驶。施里帝芬脚踩油门,似是随意地朝后视镜里瞥了一眼,发现一个孩子牵一条狗在人行道上跑步。军乐声不绝于耳,一支衣着华丽的军乐队从一个很高的建筑门廊里走出来,然后走上街道,还有很多围观行礼的军人。施里帝芬变换车挡,刹车慢行,朝小孩赞赏的微笑,然后才转弯向市中心驶去。

地铁附近有几处自动电话。菲舍尔马尔克大街小酒馆肯定可以向外打电话,但在固定地方打电话没有一丝好处,因为谈话会被秘密警察记录,施里蒂芬不会犯此错误。

根据帝国1934年6月7日颁布的法律,饭店、旅馆、酒吧、咖啡厅、啤酒店老板有义务与当局合作,把形迹可疑的客人报知当局。如果客人既不刮脸又衣着邋遢,或相反,穿着过于讲究,尤其身穿外国服装。英美式样服装与德国截然不同,可以一眼认出。如果客人哭哭啼啼,或忘情发笑,总而言之,如果稍有别于一般群众,就应立即向警察局报告。

茨岗人和犹太人严禁下饭店、咖啡厅和旅店,因为他们属于应被消灭之列的劣等人,而且战争爆发后被驱赶到帝国的法国工人和波兰、南斯拉夫、苏联“猪”也披严禁光顾公共场所。全面监视惩治法令就理所当然落在元首称为的“上等人种”头上,“上等人”正被监禁在所谓“日耳曼民族伟大帝国”这所巨型集中营里,使戈培尔博士的宣传机构时时刻刻重复:每个帝国臣民都拥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成为笑柄。

施里蒂芬在地铁站旁稍加停留,绕着沾满尘土的“宝马”牌汽车转了一圈,留意到警察偶尔会留意到汽车,心里想应该马上冲洗汽车,否则警察可能会层层报告。施里蒂芬是国防军参谋部官员,汽车号码是政府部门号码,字母分别代表不同部门,交通警察专门部门对公务车辆不按通常路线行车情况进行记录,交秘密警察处理。

公用电话亭中,施里蒂芬向电话机内投送两枚十分尼硬币,装作欣赏街头美女,四下打量,典型花花公子模样,电话里稍长的忙音让施里蒂芬分外紧张,为什么不接电话?不会有意外吧?国防军参谋部官员,施里蒂芬清楚,中德表面友好的面具下是什么。半年中,德国破获4个中国特工谍报网,抓捕39名为中国效力的德国人和9名中国间谍,向中央调查局和国防军情报局示威。

相应的,负责中国反间谍工作的中央警署立即以破获6个德国间谍网,抓捕123名为德国情报机构效力的德裔、华裔间谍作为反击。每次间谍案发生,双方大使都会先抗议,称“对友好国家的污蔑”,但另一方面,双方并不会处决对方间谍,而会迅速在意大利进行间谍交换。

两国间微妙的关系,增加了特工人员的心理负担,施里蒂芬更是提心吊胆。1917年,移民美国的施里蒂芬一家乘“祖国号”再次移民中国,那时,施里蒂芬只有7岁,在美国四年记忆是痛苦的、不友好的。人生最愉快的时光在中国度过,10年前,22岁的施里蒂芬回到德国,在“所有日耳曼人都应为祖国效力”号召下考入军校,进入国防军参谋部。

尽管为日耳曼人而自豪,但施里蒂芬从未忘记另一个祖国。

“我们需要掌握德国国防军动向,确保特殊的时期,外交决策的方向。”日耳曼人,出卖日耳曼德国的决定是痛苦的,但施里蒂芬还是选择接受。自己是日耳曼人,同样也是德裔中国人,德国只给了自己血统,而中国却是自己真正生长的祖国。

“喂!”电话里传来熟悉的声音,“道斯,你从莫斯科回来了吗?”

“不,我去了伦敦。”

“伦敦的大笨钟还响吗?”

“自由女神像手里的火炬灭了。”电话中的回答阴差阳错,施里蒂芬松了口气,暗号对上了,接电话的人定是鲍尔曼。

“威大叔或许会在4月上旬之前去拉达。”

“真的吗?谁告诉你的?”

“威大叔亲口所说。”

“好,我会通知他们准备礼物。”

施里蒂芬挂上电话走出电话亭,发动汽车离开地铁站时,街道上一如既往的平静,只有少数地方仍然遗留昨夜英美轰炸机轰炸后留下的瓦砾、碎木头、玻璃碎片、家具。柏林,日耳曼人的首都,不过日耳曼人的元首,却到了德奥边境奥巴萨尔茨堡山上的伯格霍夫别墅。此处,险峻的山峰和广袤的平原尽收眼底,风景独好。

伯格霍夫别墅是希特勒最喜爱的一所住宅,是供他沉思的隐居之处,在此处,他下达了入侵法国的命令。希特勒之所以特别喜欢这幢巨大的白色别墅,是因为它高高建筑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上的崇山峻岭之间。在高大宽阔的窗前停下,有种高高在上,站在人们头顶的感觉。

另外,在伯格霍夫,人们之间的关系温馨、谦恭,随和。早晨,客人在阳台上晒太阳,午饭后,便漫无目的的闲逛。来这里的人都和希特勒很亲近,有的带孩子,有的还带着狗。开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形式也比在柏林轻松。伯格霍夫另一边,一条崎岖的公路通向被伯格霍夫元首警卫称为“外交官之家”的地方,客人必须先乘车,然后乘坐电梯到悬崖顶峰,电梯上下幅度达50米,可以看到整个贝希特斯加登。

伯格霍夫别墅客厅内,客人坐在大圆桌周围的七把圈手椅上,陆军元帅凯特尔·博尔曼,元首情妇爱娃·勃劳恩,新闻局长奥托·狄特里希,劳工阵线全国领导人莱伊夫妇和阿道夫·迪尔。巨大壁炉里柴火熊熊燃烧。细细的、劈的尺寸均一齐整的木柴像座小山堆在壁炉前面宽阔的铜板上,希特勒心爱的牧羊狗勃隆蒂躺在壁炉边取暖。

听阿道夫·迪尔讲话,希特勒不时走近壁抚摸小狗,抛几块劈柴进去,或者用长长的火钳拨弄一下木炭。

“我不喜欢中国人。”阿道夫·迪尔讲话结束后,希特勒冷冷地回答。

“元首,无关喜欢,中国很强大。”刚从中国返回的迪尔耸耸肩说。与赫尔穆特·贝尔曼一样,他属于圈子里的“老人”,早在1933年前就跟随希特勒,是希特勒的旧友。

用火钳拨弄木炭的希特勒站起来,身上依然穿着下士军装,与他的同事、朋友胸前挂满耀眼的勋章不同,他仍然只戴一枚徽章,普通的、士兵戴的铁十字章。

“当然,这无庸置疑。”希特勒喝了一口清茶,客厅里的客人马上意识到,不论他们是否愿意,元首将开始新的演讲。

“我不喜欢中国人,他们和犹太人一样。”希特勒的声音显得尖厉,显然忘记,在十年前,他曾经在体育场向德国人宣称“只有三群人理应统治世界,一是日耳曼人、二是盎格鲁·萨克森人、三是东方汉族。世界上,只有盎格鲁·萨克森人及东方汉族可以与日耳曼人相媲美。”

“中国崛起,不是因为善战,而是像犹太人一样善于钻营。一战时,与英法结盟却又与德国眉来眼去,用低劣、廉价的商品从英法德换取金钱,中国人没有道德感,唯有利益。甚至不惜出卖灵魂,向奴役他们的劣等民族弯腰。汉族曾经是优等民族,但那是明代前,现在的中国是一群被劣等民族同化、腐蚀,堕落的劣等民族,高贵血统已完全被玷污。”

客厅内,严禁吸烟,也没有酒类,只有咖啡和茶。穿制服的党卫队员穿梭其中添加饮料。元首演讲时,陆军元帅凯特尔显得疲惫不堪,要不断完善春天计划,并进入倒计时,疲惫免不了,而演讲加剧了倦意。

“但中国人仍然是最优秀的黄种人。”迪尔强调。

中国人是最优秀的“有色人种”,这是普世公认的事实,他们曾创造了世界上最璀璨的文化,或许没落了,但短时间内,却又重居世界强国,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但的确达成了目标。

“黄种人?即便最优秀的黄种人,也是劣等的下等亚洲民族。”新闻局局长奥托·狄特里希提醒阿道夫·迪尔。

十八世纪末,当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全面了解了华丽而停滞的东方帝国后,黄种人的骄傲中国已不再令欧洲感到恐惧。随后百年中,更坚定了白种人对包括黄种人在内的有色人种的歧视,和对自身优等的肯定,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所有欧洲人,都相信上帝赋予白色人种统治其它劣等有色人种的职责。

相信归相信,事实归事实,日本、中国先后奇迹般的崛起,先后击败白种人不可战胜的神话,终结了白种人的优越感。但神话至今仍然影响很多白种人的思维,“劣等的有色下等民族击败俄罗斯帝国海军、击败英国皇家海军、击败美国海军。”尽管是坚定的国社党党员,阿道夫·迪尔仍然忠于事实,用事实反驳奥托·狄特里希的“劣等论”。

争论打断了希特勒的喋喋不休,使沉闷的客厅气氛活跃起来。出人意料,面对客人的争论,先前强调不喜欢中国人的希特勒并没有制止,反而若有所思。

争论让希特勒意识到,中德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无论何时、何境,中德两国不离不弃。”二十余年的友好,民间交往水乳交融,德国国内存在大量亲华派,坚信中国不会出卖德国、背弃德国。

“中国比任何盟友更可靠。”一些德国人对此深信不疑。他们认为中德友谊,是经得起考验的真正友谊。美艳的爱娃·布劳恩突然打断众人的谈话,当希特勒接待至亲好友时,她肯定会出现在希特勒身边,但在希特勒与国防军高级将领或政府官员开会时,爱娃·布劳恩就会从希特勒身边消失,但现在,显然是好友的聚会。

“先生们,没必要为遥远的东方,争论不休。”伯格霍夫别墅的客人,知道在伯格霍夫别墅,爱娃·布劳恩拥有特殊地位。在这里,爱娃说了算,她打理房屋,负责日常生活。这里的女管家是她。

“不,东方并不遥远,东方就在身边。”凯特尔元帅微笑着接过爱娃的话。相比东方中国,陆军元帅凯特尔更关注东方苏俄。

凯特尔元帅提到东方,在座诸人心领神会。能聚集在伯格霍夫别墅的人都是神通广大,知道元首最秘密的计划,或者说,元首秘密计划大都由他们制定或参与。他们清楚与俄国开战迫在眉睫,如果不是凯特尔和哈尔德出于纯粹军事考虑,说服希特勒把战争推移到今年,战争早爆发了。

众所周知,凯特尔和哈尔德不反对计划本身,只是明白不可能在如此紧迫的期限内把军队装备及时从西部调到东部。在初冬发动一场大战役困难重重,面对军方强烈反对,希特勒勉强同意,宣布:一九四二年应该成为赢得一连串伟大胜利的一年。

“30年来,每年3月15日后,东方开始解冻,冰雪消融,东方会进入长达一个月左右的泥泞季节。4月中旬至5月下旬,雨季到来,刚刚干燥的东方,又会变成泥泞泽国,别说轮式车辆就是履带车辆都寸步难行。自然屏障为进攻路线上的兵员补给带来极大阻滞,必须周密计划。”凯末尔再次提出建议。

半年来,国防军一直为计划努力准备,但凯末尔和一些将军认为,时机仍不够成熟。关键是天气,去年反对是因为东线的冬天绝不适合进攻,如果强行发动,将会导致二十二年前中国军队喀山之败的悲剧重演。事实证明,参谋部的决定相当正确,41年冬,远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为寒冷,暴风雪连绵不断。

德军甚至连冬装都未齐备,如果按照元首的要求,发动进攻,准备不足的德军无疑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失,甚至可能像拿破仑,兵败俄罗斯。不过,元首对东方“盟友”显然忍无可忍,严令计划必须在春天展开。春天没有暴风雪和低温,但却出现泥泞,在泥泞没有良好公路交通的东方,德国装甲部队不可能像在西线纵横驰骋。

“而且至今没有完成准备工作,后勤保障问题最大。东方铁路标准与欧洲不同,使德军只能依赖卡车,参加进攻的315个师的为例,其中189个师汽车配置不足300辆,即便汽车配置最高的部队,也不超过800辆,6×6全驱动越野卡车不足1/3。”

凯末尔描述困难时,希特勒在客厅里来回走动,思索。计划已完善到位,德军进入倒计时。半年来的政治和外交努力,成功消除苏俄怀疑,说服布尔什维克把视线从北方和西方转移到南方,部分军队已调到高加索,布尔什维克们正跃跃欲试准备向南方进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不可能让上帝永远将天气置于对我们有利的一边,不是吗?”希特勒反驳。

“即便6月进攻,7月末,仍会迎来雨季,同样会陷入泥泞。推迟进攻日期到8月末进攻,秋季泥泞季节又会在一个月后到来。情报显示,从3月大地解冻开始,东方便进入泥泞季节。东线天气是德国大敌,但苏俄同样受到天气影响,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吗?”半年来,连最微小的细技术节都进行了详细研究,天气问题总有办法解决。

“元首!”就在希特勒来回走动,思索解决方法时,阿道夫·迪尔提出建议:“正如凯末尔元帅所言,后勤保障的确是个非常重要、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上次战争时,德国同样面临卡车数量不足、铁路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阿道夫·迪尔将视线投向元首,随后又投向凯末尔,两人茫然不知。

“进口,尽可能多的进口卡车,即便二手旧卡车。”奥托·狄特里希对阿道夫·迪尔的建议嗤之以鼻,当准备开口讽刺时,元首及时阻止了奥托·狄特里希。

“说来听听。”进口,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希特勒知道,如果要说服军方,首先就需要满足军方的基本要求,强迫往往会激起双方的不信任。

“德国和苏俄是盟国,至少表面上如此。”迪尔佩服望着元首,这或许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成功的外交骗局,成功地用富有诱惑力的海市蜃楼幻景,让苏俄深信不疑,把朱加什维利和布尔什维克吸引到南方,消除了德国东方压力。

“可以像上次战争一样,通过突厥斯坦,经里海巴库间铁路,经海将中国卡车输入德国。”

“即便俄国人不反对,但中国人会同意吗?中苏敌意众所周知,中国人五年前通过对苏俄全面禁运令,会打破禁运令吗?”奥托·狄特里希的语气中充满“迪尔你真幼稚”的讽刺,中苏敌意无可化解。

“中国人的全面禁运令真履行了吗?”迪尔一撇嘴。

第196章 民族与王公 目录 第198章 朋友或敌人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