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第114章 两群人

第113章 好地方 目录 第115章 中与德

第114章 两群人

吉普车在雪原上飞驰,阳光将银装素裹的雪原映成金赤色,北国风光,分外妖娆。望着车窗外杳无人烟的荒原和远处连绵起伏被白雪覆盖的大山,上原有泽真正体会到地大物博、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

“十八年了!”十八年后第一次踏上这片沃土,上原激动不已,但在随员面前,上原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指挥员同志,中国人真会把最先进的坦克介绍给我们吗?”大田广助不无担忧,毕竟中日刚刚实现和解。

“应该会吧!”上原模棱两可,向日本转让最先进的武器技术,在中日关系史上前所未见。

元旦刚过,就在法国签署投降协议的当天,中国驻日大使馆通知日本政府:中国同意全面放开对日本军事物资禁令。全面放开意味日本可从中国获得一切需要的军事技术。为了获得中国的军事技术,人民军在春节刚过就派出规模空前庞大的军事代表团秘密访问中国,陆、空、海军代表团规模达到四百余人,甚至连首相都特意为代表团送行。

第一坦克师团师团长上原有泽带领团队,负责考察中国军队的坦克,同时确定引进中国坦克的种类。与其它国家在工厂展示武器不同,中国军方倾向于试验场展示,庞大的国土面积,从极北至赤道的军事基地,使中国军队可以建立大量武器试验场,对各型装备进行试验。上原去的就是国防军位于蒙古高原的一处武器试验场,参观坦克。

一下暖洋洋的吉普车,上原有泽觉得好像走进冰窖,外面气温达到零下43.7度,这个温度即便是在北海道,也非常罕见。上原有泽真正体会到来自北冰洋的酷寒,风吹在脸上犹如针扎,身上的呢大衣恍若无物。

“长官,请换防寒服。”这个声音让上原心脏狂跳,是他,没错,就是这个声音。好一会上原才回过神,直视穿中国军队制式防寒服、戴墨镜的中国军人,四十多岁的他早已不见当年的风采,脸上亦留下岁月的痕迹。

“好……好的。”接过厚实的防寒服时,上原感觉双手在颤抖,绝不是因为寒冷,而是激动,他……他还活着。

“坐,双手放到腿上,掌心朝下。”

“周岐泽同学,以你的英勇行为,可以得到一枚勋章,你的家人、亲友、朋友会以你为荣。”

“上原有泽,东京下区人,东京已经成为废墟,很多人死去了,这是一个完美的身份,不是吗?在这一点上,你做的比很多人都好,远超我的想象。”

“那好,我听你解释。”

“知道军事情报局吗?大连光复后,你的父母会接到国防军阵亡通知书,你会以国防军列兵身份被供入忠烈祠,家人会得到无尚的荣光。”

“祝你成功,上原有泽。”换防寒服时看着外面的中校,回忆电影般在上原有泽脑海中浮现,那个国防军军官此时在外面同其它军官聊天,显得兴高采烈。

“他还会记得自己吗?”上原有泽突然感觉防寒服口袋里有一张纸,纸上满是孔点,对此,上原有泽并不陌生,过去多年自己一直在学习这种盲人密码。

“欢迎回家!”简单的四个字,让上原有泽心中暖洋洋的,自己没有被遗忘。

一辆24式坦克在雪地中飞驰,上原有泽等日本军官第一次看到这种怪模怪样的坦克,24式坦克是中国福田机械公司在制造出九年式坦克后,历时十三年方才设计成功的新型主战坦克,过去曾在中国报纸上看到过24式坦克图片,这是第一次实际接触这种性能优良的坦克。

“现在看到的是24式乙型坦克,是国防军列装的24式系列坦克中最新、最先进的型号。24式坦克与传统坦克不同,采用动力室前置、驾驶室居中、战斗室后置的非传统布局,这是根据九年式坦克实战经验科学设计的成果。”吴发泉介绍道。九年式坦克大规模应用在辽东,敌人就是日本人,尽管14.5吨的九年式坦克性能优良,但在对日战争期间损失率超过10%。

战后公司虽然对九年式坦克进行了大规模改进,解决了机械可靠性问题,但公司意识到国防军需要先进的新型坦克。从共和十二年年底立项,到二四年年底定型生产,历时十三年,如果算上早期研发,历时超过十六年,用十六年时间研制一型坦克,在世界上亦非常罕见。

采用非传统布局,是根据对日战争的经验。对日战争期间坦克部队突击时,步兵搭乘在坦克外,非常容易遭到攻击。为此公司曾设计了装甲运兵车,但军费裁减却使得这一计划被搁置。设计24式坦克时,便充分考虑到保护步兵的需要,出现携带步兵的设计。经过十多年完善,24式坦克发动机前置、战斗尾舱搭载四名步兵的方案,被国防军接受。

国防军更看重24式坦克的火力和防护,发动机前置使24式坦克拥有宽大的战斗室,有充足空间安装武器和防护装备。公司在24式坦克基础上研制了155毫米自行火炮、双联40毫米高射炮,形成一个系列。

在设计悬挂装置时,采用螺旋弹簧悬挂,比扭杆式悬挂宽度有所增加,但降低了车体高度。最重要的是,设计时预留了改进空间,可以通过更换新的螺旋弹簧悬挂装置,满足改进后重量增加的需求,不会像九年式,随车体改进加重,悬挂不堪重负。

“24式乙型坦克比24式坦克重八吨,达到39.5吨,采用560马力柴油机,速度达到50.5公里,车首铸造装甲厚达65毫米。动力室装有发动机和变速箱,动力室和战斗室之间有一块20毫米装甲板隔离。24式坦克即使被击中,炮弹要先穿透130毫米车首装甲,击穿变速箱和发动机,然后再击穿20毫米装甲隔板,才能进入战斗室,距离达2.6米。”

提到24式坦克的防护,吴发泉非常自豪。试验证明,即便装甲防御较弱的24式坦克都足以抵挡27式90毫米高射炮300米近距离的致命打击。尽管车首装甲被击穿,发动机被轰飞,但坦克乘员却毫发无伤。遭到致命攻击后,坦克仍然可以发挥固定炮台的作用。拖回野战修理厂更换动力装置和车首装甲后,仍然可以投入战斗。

“轰……”坦克炮发射的轰鸣震耳欲聋。

“先生,它用的是什么火炮?具体数据如何?”24式坦克尽管有惊人的防御能力,但上原有泽知道,24式坦克并不适合日本。24式坦克结构复杂,只适合中国等拥有庞大工业生产能力的国家,日本显然不合适,生产24式坦克耗费的钢材太多了。日本需要结构简单、装甲中等、火力较强的坦克。

如第一师团刚接收的一式坦克,21吨全重,结构简单、制造工时少,美中不足的是日制75毫米坦克炮威力不足,技术部门和装甲部队,最需要中国的坦克炮技术。坦克炮、高射炮研发,中国一直领先世界。德军横扫法国的四号坦克,借鉴了24式坦克思路,如:倾斜式装甲和坦克炮结构,日本最需要的是坦克炮和穿甲弹技术。

“28式6.2倍75毫米坦克炮,威力较24式坦克炮提高10%,可在一公里外击穿130毫米装甲,除24式坦克,没有任何坦克可以承受其致命一击。即使德军四号坦克,在面对它时,也在劫难逃。”按照最初设计,24式乙型坦克应该使用28式5.5倍90毫米坦克炮,这种火炮在26式90毫米高炮基础上研制,中国坦克炮都是以高射炮为基础研制。

但是陆军却不愿意接受这种坦克炮,陆军理由非常简单:短期内没必要更换大口径火炮。24式75毫米坦克炮足以击毁他国各型坦克,与其采用90毫米坦克炮,将装弹量下降至92发,倒不如继续使用75毫米坦克炮,足以携带140发炮弹,可以充分发挥24式坦克的优异性能,装弹量增加,意味持续战斗时间增长。

作为妥协产物,二机集团推出24式坦克炮的换代产品28式75毫米坦克炮,身管倍数加大四倍,同时采用身管自紧技术及新型穿甲弹、发射药以提高威力。陆军欣然接受小口径版的24式乙型坦克,并对旧型24式坦克升级。一方面国会追加拨款,另一方面陆军将大量九式坦克出口法国、英国,获得充沛资金购买新型坦克,尽管新型坦克已缩水。

当吴发泉向日本陆军代表团介绍24式坦克时,远处表演坦克停下来,六名战斗步兵冲出坦克,端着步枪进攻,丙型坦克适当加长车体,可以搭载六名步兵。上原有泽等日本军官对此非常好奇。

“尽管只能搭载六名机械化步兵,但足以为坦克提供良好防护,压制敌方反坦克步兵的威胁。同时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伴随坦克进攻,而且尾舱可以减少乘员伤亡。战斗室、驾驶室战斗时用装甲板隔开,通常情况下,装甲隔板打开。按照条令要求,驾驶员离车时,必须与车组成员一样,从椅子后方进入战斗室,经战斗室后部出入口下车。因为战斗中,敌方火力大都从前方射来,驾驶员从前方下车,命中概率极大,训练养成良好习惯,一旦投入战斗,良好的上下车方式就会成为习惯反应。”

“非常先进。”上原有泽称赞道。尽管不是日本需要的,但不能否认,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坦克竟然可以准确击中二公里外的靶板,优良的火炮性能和光学瞄准系统,使24式坦克可以像狙击手,远远击毁敌军坦克。

“当然,24式坦克绝对是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坦克。”一名陪同军官得意洋洋的回答。

24式坦克尽管先进,但国防军从未止步不前,更先进的坦克在24式坦克研制成功后,就摆上研制日程。德国、苏俄都在研制新式重型坦克,欧战打响,战争是武器装备的催化剂,今天先进的24式坦克,明天就会落后于人。保持技术优势是国防军武器研发的根本原则,不久,会有更先进的坦克取代24式坦克。24式坦克仍有充分改进空间,以满足特殊需求,这是国防军选择它的根本原因。

端着望远镜的上原有泽意外发现数公里外的试验场上,还有一辆坦克,一辆与24式坦克截然不同的坦克。24式坦克最鲜明的特点是正面炮塔呈楔型,侧面装甲上有铆栓。而远处那辆坦克炮塔像切开的鸡蛋,外形看来比24式坦克更灵巧。见众人并没未发现那辆坦克,上原有泽也未吭声,继续听坦克技术人员介绍24式坦克,或许是一款新型坦克。即然无人注意,自己也没必要提醒。

钻进“狼式”坦克炮塔,半蛋形炮塔内壁挂满炮弹、无线电台,密密麻麻的装备占去坦克绝大部分空间。狭窄的坦克炮塔,令习惯24式宽敞空间的杨浩非常不适应,“未免太窄了些,俄罗斯人,唉!”

“安德烈,俄罗斯人人高马大,为什么坦克空间如此狭窄?”

“‘狼式’,我看像黄鼠狼。”从驾驶室露出半个脑袋,赵德镶冲站在坦克外的安德烈嚷嚷。

“狼是什么?牙尖、腿快……”同行的讽刺让安德烈非常不舒服,狼式坦克是伊尔库茨克坦克厂研制的最先进坦克,完全根据欧俄环境设计,将会取代中国制造的九式庚型坦克。因俄罗斯没有设施齐备的坦克试验场,再加上第一次设计坦克,所以才会在完成初步试验后,将两辆坦克送到此处,请中国技术人员帮忙,完成定型试验。

杨浩打断安德列的话,“皮太薄了,炮塔正面只有80毫米装甲,不要士兵的命了。”

“只有24吨不是吗?采用与24式坦克相同的四百马力柴油机,速度54公里,越野速度比24式高八公里。同样采用28式75毫米坦克炮,火力不逊24式,制造一辆24式的工时足够制造2.3辆狼式。狼式威力不逊24式,速度快于24式,只不过装甲稍薄。俄罗斯只有伊尔库茨克一座坦克厂,中国有福田等好多家坦克厂,规模比俄国大出数倍,但伊尔库茨克坦克厂一年却可以生产3200辆坦克,从产量、造价上讲,狼式非常适合俄罗斯。”安德烈一本正经的向同行解释,皇家近卫军同样装备24式坦克,它虽然非常先进,但并不适合每个国家。

“根据情报,欧俄并没有俄罗斯和中国这样良好的公路交通系统,中国驻俄商贸代办不也曾提到过,出莫斯科一百公里,就看不到良好的公路。24式坦克太重,将近四十吨,只有极少数铁路桥和大型公路桥适合。欧俄河流纵横,24式坦克会受到道路限制。而狼式却可以使用70%以上的桥梁,所以,先进并不代表适用。你们不也把24式从泰国撤回,换上九式,还不因为24式太重,损失的第一辆24式坦克,不是被敌人击毁,而是陷入河中。”

安德烈实话实说,让杨浩和赵德骧有无言以对。安德烈说的是事实,24式坦克太重了,的确碰到不少麻烦,尤其是乙型推出后,重量比甲型重了五吨。年前开到泰国的第十三师带上刚列装的一营24式乙型坦克,想到泰国耀武扬威,结果阴沟里翻船,训练期间压塌了一座桥,最后灰溜溜上缴装备,换成九式。

“还有理了,坦克自然越大越好,你们这些都是歪门邪道。罢了不争了,今天日本人用试验场,咱们没什么试验,安德烈,到基地附近玩玩。”赵德镶连忙插嘴,以掩饰尴尬,阴沟翻船之事不提为妙,太丢人了。

“日本人?真搞不懂中国人,日本明明是社工党主政,而且与中国仇深似海,你们却调整关系,他们的特使已经到柏林了,甚至还是乘座中国的包机。”安德烈颇为不满。

杨浩无奈的笑笑,“政客们的事情当兵的永远弄不明白,不是吗?”

“弄不明白?日本特使松冈在柏林,红俄莫托洛夫也在柏林,还有意大利特使,四国有可能结成同盟,届时,苏俄和日本的目标是谁?只有我们不是吗?你们竟然愿意向日本提供军事技术,真不知道中国政客是白痴,还是无知。”安德烈愤愤不平,中国政府再次拒绝俄罗斯收复欧俄的要求,并不愿意帮助俄罗斯光复国土,却同日本打得火热。

“安德烈,正因如此,才需要调整对日关系,这是基于中俄两国利益需要,我们都不愿意攻打红俄时,日本从背后捅刀,不是吗?俄罗斯更应该感激中国短视的政治家,因为这个决定对俄罗斯更有利。”赵德骧无法再保持沉默,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中日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和军事、经济合作,是中国防止日本倒向苏俄作出的无奈决定。

“作为俄罗斯人,我感激中国的牺牲,但你们真相信一纸盟约吗?”

赵德骧沉默不语,但安德烈从他们眼睛中得到答案:不相信。

“那为什么还愿意向日本……”安德列手指远处24式乙型坦克问道。24式乙型坦克是中国最先进的坦克,俄罗斯购买的24式坦克,部分运回中国工厂参照乙型改造,朝鲜尚未获得24式坦克,全世界只有俄罗斯得以分享。

“安德烈,中国有句老话,想要狗听话,就要给狗骨头。总要给他们点好处,不是吗?中日之间是一纸条约,日本和苏俄、德国、意大利不也是一纸盟约吗?”赵德骧瞅着远处日本人,一纸条约的可信度只有天知道,盟约就是用来撕毁的,中日如此,日俄德意同样如此。

第113章 好地方 目录 第115章 中与德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