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贞观风流

第二百六十九章 百济内乱(下)

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济内乱(上) 目录 第二百七十章 求和,你们没这个资格!

第二百六十九章 百济内乱(下)

李唐自诩为道教始祖老子的后人,立国之后十分崇尚道教,武德年间和贞观初年都曾经压制过佛教发展,大肆鼓励道教发扬光大。在随后的十几年间,以袁天罡为首的道教领袖名声鹊起,全面压制住了佛教,只是碍于佛教根深蒂固,袁天罡并不敢贸然向佛教开战。上次在微明道观和张焕密谈的时候,袁天罡抛出大总持寺僧人多行不法之事,其实就有做出试探的意思。可惜那件事牵扯到很多女子的名节,辩机虽然被张焕逼迫去了吐蕃做暗探,参与的和尚也都被斩首,不过因为李世民的压制事情并没闹大。

赞赏和尚本是大唐关内道人,自小在当地寺庙出家,三十几岁就做了主持,后来和当地的道观争斗失败,差点惹上人命官司,无奈之下离乡背井来到了百济。赞善来到百济之后运气不错,机缘巧之下遇见了崇尚佛事的扶余璋,凭借着道貌岸然的扮相以及口灿莲花的本事,赞善和尚很快得到了扶余璋的信任,而且还和当时的王太子、现在的义慈王关系匪浅,很快就成为了百济最大佛寺弥勒寺的主持。义慈王登基之后,很多重要国事都会和赞善讨论商议,对其的信任程度在百济国内可谓是独一无二。

这些年依仗着两代百济王的信任,弥勒寺吞并积累了大量钱财和地产,已经成了百济佛教界第一势力,对赞善和尚来说,这世上再没有比百济更好的地方了。再者赞善已经从好几个倭国人口中得知,倭国的孝德天皇对佛教很冷淡,要是义慈王听了扶余风的话,到时候肯定要让自己也陪同前往,如此一来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岂不是鸡飞蛋打?更重要的是一旦去了倭国,自己的身份地位都会大大下降,像在百济这样呼风唤雨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赞善无论如何都要阻止扶余风这个提议。

扶余风本来就对赞赏和尚深恶痛绝,此时见到他出言反对自己,顿时心头大怒,勃然起身指着赞善喝道:“本王子在和父王讨论国事,你这和尚竟然胡乱插嘴,当真不知死活了吗?”说完右手握住刀柄,杀气腾腾的瞪着赞善。

听得扶余风语气强烈,竟然直接出言威胁,义慈王和赞善都有些发懵。义慈王是没想到这个儿子这么不给自己面子,明知道自己笃信佛事,却对‘赞善高僧’这般无礼。赞善则是根本没想到,凭借自己和百济王以及一些大贵族的良好关系,扶余风竟然敢明目张胆的威胁自己!

“胡说八道!”义慈王回过神来怒喝一声,“风儿,赞善法师乃是得道高僧,历来受人敬仰,就连本王也十分敬重,你安敢如此无礼!还不向法师赔礼道歉!”

扶余风冷哼一声,丝毫没有道歉的意思。义慈王勃然大怒,豁然站起身来,指着扶余风就要责骂。

这时赞善微微一笑道:“大王不必恼怒,王太子殿下年轻气盛,说话语气冲了点,贫僧自然不放在心上。王太子殿下对贫僧无端指责倒是没什么,只是处理国事万万不可莽撞行事啊!大王请坐,先听听王太子殿下为何想要这么做,再做决定可好?”

义慈王脸色稍霁,对赞善和尚合什一礼,气哼哼的坐下瞪着扶余风道:“赞善法师气量恢宏不和你计较,还不说说你为何这般胡闹?”

赞善这番话很是狡猾,先是做出一副大度不生气的样子,让义慈王觉得自己不愧是高僧风范,从而衬托出扶余风气量狭小。接着不着痕迹的指责扶余风年轻不懂事,处理事情仓促鲁莽,这就会给义慈王一个先入之见,认为扶余风提出的这件事根本就是在胡闹。果然,义慈王对扶余风更加恼怒,直接用‘胡闹’二字给扶余风这个建议定了性。

扶余风对赞善的想法心知肚明,只是这件事想要顺利实行,就必须得到义慈王的支持,这样才能得到更多大贵族的支持。因此扶余风虽然愤怒,只是狠狠地瞪了一眼走到义慈王身边盘膝坐下的赞善和尚,强压住怒气对义慈王说道:“父王,儿臣有以下几个理由,其一,近百年来我国一直和倭国来往密切,多次前去朝贡,可谓是父子之邦!近些年我国被高句丽人逼迫,转而向高句丽朝贡,这也是不得已之事,倭国孝德天皇陛下英明仁慈,定然会尽弃前嫌给于我们极大帮助;其二,儿臣刚才已经说过了,一旦高句丽人向大唐求和成功,我国必然要独自面对大唐和新罗,到那时我等都会成为阶下囚!当年的颉利可汗何等英雄,却被大唐皇帝幽禁到死,敢问父王,可想做第二个颉利可汗比?退一万步说,即便大唐皇帝不怪罪,高句丽人失去辽东之后也会前来攻打,再加上金德曼在一边掣肘,我国依然有随时亡国的危险!可以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不是我们能承担得起的,因此趁着时间眼下充足,赶紧撤往倭国意图东山再起才是上策;其三……”

“够了!”不等扶余风说第三条理由,义慈王就断然打断了他的话,怒气冲冲的喝道:“在你看来,本王就一定会成为亡国之君吗?真是狂悖无礼!本王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你这个荒唐的建议!你速速回去指挥军队,防备新罗人得知消息发起进攻,这边的事情不许你再插手!”

扶余风寸步不让,瞪着义慈王沉声道:“父王!如今情势危急,必须提前撤往倭国!”

“大胆!”义慈王颤抖着指着扶余风,“本王还没有死,还是百济的君王,你安敢如此悖逆!”

赞善和尚宣了声佛号道:“王太子殿下,大王英明仁爱,岂会是亡国之君王!王太子殿下久在倭国,难道已经把忠义孝悌忘完了吗?”说到这里不等扶余风出言,一脸慈悲的对义慈王说道:“大王,王太子殿下撤向倭国的提议决不可为,不过殿下提议和高句丽人一样也向大唐求和,这个贫僧觉得十分可行!只要保住宗庙社稷,何愁将来不能东山再起?贫僧愿意捐献二十万两白银,作为给大唐皇帝的礼物,请大王准许!”

“法师真是慈悲为怀!”义慈王叹息着称赞一句,“若是此次求和成功,保住了我百济的宗庙社稷,赞善法师当为首功!扶余风,你还呆在这里做什么?还不速回军营!”

扶余风眼神怨毒的瞪了一眼赞善,也不向义慈王行礼告退,一拂衣袖转身走下了楼梯。

“真真是逆子啊!”义慈王被扶余风的无礼气得胸口沉闷,连连咳嗽不已。

赞善和尚叹道:“王太子刚愎自用,将来恐非百姓之福啊!贫僧这就去准备银两,还请大王组建求和使节团,此事宜早不宜迟啊!”

义慈王道了声谢,站起身合什一礼,缓步走下了石塔。义慈王在石塔里呆久了,猛然被刺眼的阳光一晒,赶紧闭起双目静静地站着,过了一会才在侍卫们的护送下向寺外走去。

赞善站在石塔上目送义慈王远去,嘴角露出了一丝莫名的笑容。相交这么多年,赞善十分了解义慈王的为人,刚才扶余风的不敬之举,绝对已经引起了义慈王的暴怒!这次若是能求和成功,扶余风的王太子之位必然会被废掉!

扶余风怒气冲天的离开弥勒寺,却并没有听从义慈王的命令回归新罗前线,而是带着倭国侍卫去了城北,来到了一座宏伟的宅院前面,不等通报径直走了进去。

“王太子怎么忽然来了?”刚走到内院门口,一个身穿黑色锦袍的老者就迎接上来。

扶余风躬身道:“拜见宽王叔!小侄有事情和王叔商议。”

这老者正是义慈王的堂兄,被封为宽王的扶余光。此人掌握了百济七成以上的船只,和倭国人海上往来密切,攫取了庞大的利润,扶余风能够顺利掌控大权,扶余光起了不小的作用。

扶余光赶紧扶了一把:“王太子不必多礼,且请书房叙话!”

进入书房,侍女奉上茶水退了下去,扶余光笑道:“王太子似乎心情不好,可否和老夫说说?”

“一言难尽啊……”扶余风长叹一声,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原来是这样!”扶余光听完后皱起了眉头,“王太子所虑极是,不管出现哪种情况,我百济国都有亡国的风险!为了延续王族血脉,本王一定会支持你迁往倭国的决定!只是大王那里……”

扶余风低声道:“小侄已经有了个想法,还请王叔帮着斟酌一二。”

“哦?说来听听。”

“王叔,如今国内僧人泛滥,侵占大量土地田产,攫取大量财物,导致百姓生活穷苦不堪!此等恶僧小侄早有惩戒之意,正好借这个机会,如此……如此……”

“什么?你胆子也太大了吧!竟然敢……”听完扶余风的计划,扶余光吓得跳了起来。

“嘘……王叔小声点!”扶余风一把捂住扶余光的嘴,语气冰冷道:“此事势在必行!如果不杀掉父王,我们迁往倭国的计划就会困难重重,而且去了倭国父王也会碍手碍脚!既然如此,为何不趁此机会嫁祸给那些贼秃?王叔,你也不希望将来去了倭国,还被父王骑在头上吧?”

扶余光瞬间就下了决定,这个侄子心狠手辣,如果自己不答应的话,只怕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再说了义慈王笃信佛事,对不喜欢佛事的自己百般排斥,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扶余光想到这里,一把拉掉侄子的手,小声道:“你有多少把握?”

扶余风知道这位王叔已经决定帮助自己,面色一喜道:“前阵子小侄刚在军中进行了清洗,如今能掌握的军力有八成以上。只是泗沘城中人手不足,因此小侄想连夜调集军中兵马进城!”

“好!干了!”扶余光握了握拳头,“你放心,你率领大军到来的时候,本王一定会打开城门迎接!”

扶余风笑道:“如此甚好!对了王叔,小侄身边有不少倭国高手,且留几个在王叔身前,贴身保护以防不测!”

扶余光也不点破对方的用意,似笑非笑道:“那就多谢王太子了!”

扶余风也笑了笑:“事不宜迟,小侄这就去做准备!不出意外的话,今夜子时左右大军就会到达泗沘城下!”

“王太子一路小心!”

二人携手来到大门处,扶余风留下了几名倭国护卫,去王宫带上其他人快马加鞭出城而去。

义慈王在宫中得知扶余风已经去了新罗前线,大大的松了口气,赶紧召集众臣商议派出使节团的事情,浑然不知大祸即将临头。

扶余风一路狂奔回到前线军营,马上召集亲信将领,以京城有变为由带上三万精锐马不停蹄的向泗沘城赶路。这支三万人的精锐队伍离去之后,百济在新罗前线的兵力仅仅只剩下了数千人,而且大都是老弱病残。

九月二十二日子时,扶余风所部急行军到达了泗沘城外,在城内扶余光的配合下,大军顺利开进了城。

进城之后扶余风就以平息叛乱为名,下令大肆屠杀僧人、掠夺寺庙财物,同时亲自带着兵马前去王宫控制局面。

当晚的大屠杀一直持续到了天明时分,城中血流成河,近万僧人被屠杀殆尽,数百家寺庙被掠夺一空。赞善和尚死于乱军之中,义慈王也被‘叛乱的僧人刺杀’,平日里对倭国态度恶劣的大贵族们被屠戮一空,多年累积的财富全都到了扶余风手中。

天明之后,扶余风和扶余光完全控制了局势,开始征集船队,准备向倭国撤离。

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济内乱(上) 目录 第二百七十章 求和,你们没这个资格!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