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符神

第097章 扑朔迷离

第096章 找皇帝算账 目录 第098章 风云突变

第097章 扑朔迷离

李若水带着手下一班大臣疾步出了大殿,便看到一名风尘仆仆的少年正傲然站在大殿前不远处,在他身边横七竖八的摔着无数大夏皇宫的禁卫士兵,显然这些士兵就是他方才命令将门口喧哗之人拿下时被这少年给打倒的了。而这少年也不是什么陌生人,正是前不久从大哲急急赶来支援大夏的文子符。

李若水虽然只与文子符见过一面,但对这位只有二十岁便达到了银级境界的符箓师印象极为深刻,见他此时满面怒色,李若水也是有些不知所以,也不知大夏就怎么招惹到了这位煞星,竟然让他冲到皇宫里来大闹。李若水正要说话,便有急着在他面前表现的大臣厉声叱喝道:“哪里来的小儿,竟敢在我大夏皇宫如此张狂,禁卫还不快快将他拿下了!”

文子符听到这大臣叱喝,冷哼一声,随手打出一道灵咒,顿时便将听到命令赶来的士兵给放倒了一大半。他手指轻轻一捏,一阵狂猛的罡风在那出声的大臣身周形成,竟然将那大臣给直接吸到了文子符身前。文子符甩手打出几记耳光,将那大臣给打得晕头转向。众人见他竟然当着大夏皇帝的面殴打大臣,都是齐齐吃了一惊,一些识得文子符样貌的还知道这位少年惹不起,那些不曾见过文子符的便心中暗自奇怪,也不知这少年到底什么来头,竟让将大夏完全不放在眼里。

眼见大臣在自己面前被文子符打得几乎晕厥过去,李若水也不得不站出来说几句场面话道:“文公子,何事竟然惹得你如此动怒,不妨说来与朕听听,看在公子千里迢迢赶来我大夏支援的份上,公子一应要求,朕在这里都先答应了就是,何苦在我皇宫之中如此大闹,难道便真以为我大夏无人么?”他嘴上虽然说得漂亮,却也知道如今大元帅李贞在西部统兵抵抗张继以及他手下的邪神,如今大夏皇宫之中没有高手坐镇,以如今文子符的实力,即便皇宫中的高手一齐出手,只怕也奈何不得他的。

李若水虽然拿大夏皇宫中所有高手来威胁文子符,但文子符又怎么会将他们放在眼里,以他如今银级的实力,即便是在这些大夏高手的围攻下,要应付起来也是游刃有余。何况如今杨桂英生死不知,他也已经出离愤怒,又哪里会考虑大夏皇帝的感受,他冷哼道:“我来问你,你国内的大军到底怎么回事,不要告诉我宋哲两国联军在你们大夏被人打了埋伏,你却丝毫不知!”

李若水这才知道原来文子符竟然是来找大夏算账的,不由暗暗苦笑,他虽然早就料到文子符必定会勃然大怒,甚至都已经准备好了应对大宋与大哲两国的责难,但却没想到最先出手的反而是面前这位少年。他后宫佳丽无数,又哪里能够理解文子符对杨桂英的感情,自然以为杨桂英的失踪只是影响到了大宋与大哲的联盟,倒不曾想到文子符这样天赋卓越的少年竟然会为了一个女人孤身闯入自己的皇宫。

李若水手下的大臣们见文子符竟然对本国皇帝陛下如此无礼,都是义愤填膺,七嘴八舌的责怪文子符不懂礼数。文子符此次前来大夏皇宫可不是跟他们将礼数的,听到这些大臣嘈杂的声音,顿时便皱起了眉头,随手打出一道寒冰咒,便将这些大臣给冻在了坚固的寒冰里,即便是那些知道文子符惹不起而没有出声的大臣,也被他一并给封住了。好在他没有被怒火冲昏头脑,没有一怒之下将这些大臣给杀个一干二净,但仅仅是他这一手灵咒的威力,便已经让李若水不得不放低了姿态,向文子符解释起来。毕竟如今大夏唯一一位银级符箓师李贞远在数千里外的西部,如今形势比人强,他李若水即便是不肯认输,腰杆也是硬不起来的。

李若水苦笑几声,他当了二十年皇帝,今天可以说是他最为狼狈的一天,不仅被一个刚刚二十岁的少年威胁,还要低三下四讨饶,当真是丢尽了颜面。他这二十年皇帝可不是白当的,即便他不曾修炼过符箓之术,但眼界总还是有的,看文子符随手一道灵咒便能将数十个大臣给冻在厚厚的坚冰里,竟然丝毫不肯让步,可见此时面前这少年已经愤怒的快要爆发了。他挥手命赶来救援的皇宫供奉符箓师退下,向文子符道:“文公子,这大殿之前毕竟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公子解了我国大臣的冰冻,一同进内殿说话吧,朕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得到李若水的保证,文子符也不再多言,点点头率先进了大殿,待李若水也跟了进来,这才解开了大夏一班大臣的冰冻效果。这些大臣从寒冰里出来,顿时摔得东倒西歪,一些身体稍弱的大臣已经喷嚏不断,显然是受不了这寒冰的强烈寒气。

文子符进了大殿,便有机灵的小太监去寻了一把交椅,摆放在御座下方。文子符这次可是来兴师问罪的,自然不会跟他们客气,大喇喇的在交椅上坐了,也不去看一班呜呼哀哉的大夏朝臣,向李若水道:“我便听听你的解释,如果不给我一个合理的理由,我也不介意血洗你们大夏皇宫,为我妻子陪葬!”

古往今来敢于像他这样坐在别人大本营里威胁他国皇帝的可说是绝无仅有了,李若水虽然心中恼恨,却也不得不陪着笑脸,自去坐了自己的御座,说道:“公子应该也知道,自当代天师张继叛教之后,我大夏就受到了他所率领的高手的攻击,若非公子即时赶到,如今我大夏的形势定然会极为危险。朕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自问还是知道有恩报恩这句话的,杨大元帅统领宋、哲两国二十万精锐进入我大夏,朕也是极为欢迎的,又怎么可能派遣大军前去埋伏友军呢?何况我大夏虽然有雄兵百万,但都在李贞元帅的统领之下,朕一般是不太过问军事的,此事便连我国元帅也被隐瞒住了,可见这派兵之人地位非同小可,在军队中的能量绝对不会低于李贞元帅。”

文子符毕竟跟李贞一起对抗张继和他手下的邪神有近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两人可以说几乎天天都在一起,也的确没有见到李贞有过大的调兵行动,知道此事应该与李贞无关,这才寻到了大夏皇宫来找李若水问个究竟。可是听李若水如此一说,似乎此事便连作为大夏皇帝的他也是被瞒住了的。难道这大夏还有什么人在军中的影响力能够达到李贞这种程度?

李若水见文子符皱眉不语,知道自己的解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便又接着道:“可是自朕登基以来,李爱卿已经是本国元帅,他带领我国大军四出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朕也对李元帅极为信任,从来不曾在军中安插过眼线,也不曾夺过他的兵权,以李元帅二十年的积累,他在我大夏军中的威信绝对不会逊色于朕,朕也实在想不出我大夏到底还有谁能有这般能耐。”以李贞二十年的苦心经营,这大夏军队对李贞的忠诚度极高,李若水虽然说李贞的威信不会逊色于他,但如果真要比较起来,只怕大夏的军士更愿意听李贞的命令。不过他作为皇帝,自然不会承认自己不如臣子的。

文子符虽然没有完全相信李若水的解释,但也知道如果此事真是李若水所为,只怕会立即使得大夏受到地上界其余诸国的谴责,甚至要直接面对大宋与大哲的怒火。如今地上界已经今非昔比,当年地上界只有五名银级符箓师的时候,各国比拼的还是本身的军事实力,可如今大宋与大哲两国骤然之间多了三名银级符箓师,这实力对比便一下子扭转了过来。以银级符箓师的实力,已经足以改变一场战争的走向,如果大夏真的敢于触怒大宋与大哲,面对五位银级符箓师率领的两国大军,即便是以大夏的实力,也很有可能走向覆灭,而且此时大夏还受到由张继领导的邪神的攻击,在东西两面的夹攻下,大夏只怕会立即亡国,以李若水的精明,定然是不会做这种蠢事的。

文子符原本想要从李若水这里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但是李若水的回答却是与李贞大同小异,除了说明他跟李贞两人都是被隐瞒住了毫不知情外,根本就没有半点有用的信息。难道竟是有人投靠了张继,想要趁着如今大夏自顾不暇的机会,将地上界这摊水给搅浑,之后便好混水摸鱼,趁机夺取大夏的江山?

李若水见文子符皱眉沉思,也不去打断他的思量,毕竟此事事关重大,以文子符如今在大宋与大哲的地位,如果他坚持要为杨桂英报仇的话,只怕掌握着大宋有所军马的天波府会第一个响应。而以大哲当今皇帝鲁悳对文子符的重视,也必然不会反对文子符的意愿,再配合上两国五名银级符箓师,这等实力已经足以威胁到大夏的国祚了。皇帝和文子符两人都不说话,大殿里的大臣们也是不敢吭一声,生恐惹得那小煞星恼怒了,甩个雷系灵咒出来,将自己等人给轰得连渣都不剩,到时候也没地方喊冤去。原本应该喧闹的议政大殿,此时竟然安静得落针可闻,即便想要打喷嚏的大臣也是拼命憋住了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思考良久,文子符才抬起头来,问道:“你们大夏掌军的除了李贞元帅之外,可还有其他人?如果有的话,又有那些人能够调动二十万大军还不会被李贞元帅跟你察觉的?各地亲王手上实力又如何?”虽然李贞与李若水的嫌疑不能排除,但文子符也知道他此事是他两人所为的几率极低,因此便将目光转向了大夏各地亲王以及手握大权的将领了。

哪知李若水却是连连摇头道:“我大夏可不像大理那般以各州刺史统兵。小一些的州县不过只有数千人镇守,甚至有些州县的驻军不足千人,大一些的州县也不过万把人驻守,要想调动二十万大军,至少也需要十几个州县同时行动才行,这一点是绝不可能的。至于我大夏的宗室,大多只是挂个虚职,不得离京半步,手下能有几十亲卫的都已经算是了不起的了,又怎么可能会有哪位宗室能够调动数十万大军不被人知晓的。而且朕在得到两国联军被埋伏的消息之后就已经彻查过宗室,在最近宗室中没有一人离开过银川半步,又怎么可能是我国宗室所为。”

说到这里,李若水便命人将最近调查的结果寻了出来,递到文子符的手里让他自己查看。这上面记录极为周详,什么什么时候某某宗室去了哪里,某月某日又有某某宗室做了什么事等等都写得一清二楚,甚至这上面还写了某宗室外出狎妓,因为忘记带银子,最终只能尴尬的欠账的事情都写得很清楚。文子符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都没有发现半点疑点,心中的疑惑就更加的大了,既然大夏州县的将军没有能力调动大军,宗室中人也完全没有嫌疑,那这数十万大军竟是凭空从天而降的不成?而且他这些日子寻找杨桂英的下落,曾经仔细查看过战场附近的情况,除了那掩埋了无数大宋与大哲将士尸骨的山谷之外,竟然没有发现半点有大军存在过的迹象,仿佛这吃掉了大宋与大哲联军的部队凭空消失了一般。

文子符对比着手中的文字记录,又询问了一些疑点,李若水显然是早就将调查结果牢记在了心底,任文子符如何询问,他都是对答如流,竟然与文子符手中笔录没有半点误差。难道自己竟错怪了大夏皇帝?看着手中与李若水所说的完全无误的笔录,文子符有些拿不定主意了,他苦寻杨桂英十数日无果,愤怒之下这才来到大夏皇宫找李若水算账,可是看他神情不似作伪,说话也没有丝毫漏洞,虽然依旧不能让文子符完全相信他,却也将他的怀疑给打消了大半。

大宋与大哲两国联军被伏击而全军覆没,此事最大的嫌疑便是大夏,如今大夏的嫌疑被排除了许多,那到底又是何人所为?大容虽然派遣了五十万大军前来大夏,但也的确如慕容熙所说,他们分做了五批,每批十万人依次进入大夏境内,虽然大容骑兵行军神速,这些天第一波十万人已经安全抵挡了大夏西部,而且大容第二批部队最近几天才踏入大夏国境,要说凭着大容十万骑兵就想全歼由杨桂英领导的大宋和大哲的二十万精锐不对,的确是不可能的。

文子符绞尽了脑汁也想不出这其中的问题来,那伏击了杨桂英的大军根本就只是昙花一现,没有留下半点线索,饶是以文子符的聪明才智,也不知如何是好了。李若水也看出了文子符的疑惑,首先安慰了文子符几句,又表示自己定然会竭尽全力调查此事。既然打消了对大夏的怀疑,文子符自然也就不好再甩脸色给别人看,便谦逊几句,又感谢了李若水提供的信息,便离开了大夏皇宫。李若水带着一班文武大臣亲自将他送到了宫门之外,这才转身回了皇宫。

文子符又在银川城中逗留了几日,试图从民间打探到一点有用的消息,可惜银川城的老百姓除了知道大宋与大哲二十万大军被打了个埋伏,全军覆没之外,便再没有半点其他消息了。失望而归的文子符不得不驾着祥云返回了内安城,想要再详细询问一番那侥幸逃脱的大宋军士。当他驾着祥云疾飞了一日一夜赶回了内安城后,鲁仲道跟符法真人便率先迎了上来。

他们两人也知道文子符得到杨桂英失踪的消息之后,心中焦急,已经出去寻找杨桂英的踪迹去了,今日远远的看到天边一朵祥云急速飞来,便知道文子符已经回来了,便急匆匆的迎了过来。令他们失望的是,文子符除了神情疲惫之外,竟然没有半点收获,事情反而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大容是绝无可能凭着本国的骑兵在大夏境内伏击两国联军的,而大夏军队虽强,但要歼灭杨桂英率领的两国精锐,也不是轻易可以办到的事情,而且大夏除了皇帝和李贞这两人可以调动大军之外,其余便再也没有人能调动数量众多的军队了,只是李贞忙于应付张继率领的邪神攻击,整日里都跟文子符在一起,又怎么可能在文子符的眼皮子底下调兵遣将?至于大夏皇帝调兵,显然也是瞒不过李贞的。

文子符将此行的经过详细说了,便提出要再去问问那大宋的军士一些详细情况,可惜符法真人一句话便将事情便得更加迷雾重重……

第096章 找皇帝算账 目录 第098章 风云突变
推荐:
返回顶部